战 “疫” 日记 | 信念如磐——写在白山市疫情防控第一线
不知道她的名字,但知道她来自哪里;不知道她的经历,但知道她是白衣战士。坚决响应党的热切召唤,肩负阻击疫情的光荣使命,3月10日深夜,来自白山市和靖宇县的49名机关干部、公安民警、医护人员,组成派驻盘古温泉酒店医学观察隔离点工作组,与吉林市转运隔离人员一起同担风雨、共战疫情。
为党旗争光添彩,用行动践行使命。在临时党支部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,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人大纪检监察组长、临时党支部书记林春冬带领全体党员庄严宣誓,决心在阻击疫情、守护生命的攻坚战中经受考验、敢打头阵、再立新功。临时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、锻造堡垒先锋,切实让转运隔离人员感受党的关怀与温暖,增强战胜疫情、重返家园的勇气和信心。
“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你们是最美的‘大白’,是最美的白山人。2022年的春天,我们看到的不光是白茫茫的雪还有暖暖的风。你们无私奉献,每天辛苦给我们送物资、测核酸、量体温……有你们在,才有健康的我们;有你们在,我们才有安全感。终会有一天,我要再来白山看一看美丽的风景,再一次感受白山人的热情。”
这是盘古集中医学观察点一名转运隔离人员写下的一封感谢信,也是来自北国江城、雾凇之都一位冰雪爱好者的真情告别。
“把条件好的房间让给转运隔离人员,我们住大厅。”面对盘古温泉酒店特殊的设计布局和有限的接待能力,工作组成员不讲条件、不怕困难,默默住进洗浴大厅、休息大厅,轻轻将搓澡垫子拼凑成简易床铺,每人分配到一张褥子和一个被子,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开启了守候生命的接力,筑起了防控新冠疫情的防线。
“不能忘记我们初入隔离点时从紧张慢慢变得平静,慢慢重新展现出青春最真切的活力,不能忘记从微信群开始建立那一刻开启的温暖……”
诗一样的语言美如山花,亲人般的情感柔若春风。工作组医护人员把转运隔离人员分成10个小组,像一家人那样热情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监测。通过微信平台在线服务、即刻答复等形式,介绍疫情防控知识、打通难点堵点痛点、搭建沟通互信的桥梁。从一声声“护士姐姐”“小苗姐姐”的问候,到一幕幕真诚的交流、一行行质朴的留言,真心拉近了距离,深情跨越了时空。
从彰显集体智慧的“集中医学观察告知书”,到建立“1+2+8”工作格局;从统一指挥集中医学观察点总体工作,到协调8个小组分兵作战;从起草《盘古集中医学观察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(试行)》,到确定防火、医疗、疾控、生活物资、垃圾运转等6项关键环节,工作组科学建立指挥体系、全力搭建信息平台、建立完善自查机制、制定有关预案,掌握好“提前量”和“时间差”,确保各项工作准备充分、落实到位。
泉水静流,参乡枕着大山的臂膀酣然入梦;征尘未洗,激情踏着初春的节拍重新点燃。开展全天候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,进行不打招呼、不留情面的随机检查和演示,成为派驻工作组的新常态和进行时。工作组还针对转运隔离人员体温、隔离时间、心理变化、密切接触者等各方面相关信息,进行综合研判、梳理问题,查找漏洞、处置落实,实现培训和考核有机结合,技能和工作相互促进。
“妈妈我们一起加油,我会在家乖乖听话,等着你战胜疫情,平安回来。”这是妈妈离开家门时,乖孩子的深情话语;“要妈妈抱抱”,这是视频里孩子向着妈妈伸出两只小手时的亲情渴望;“把‘小家’放在‘大家’后面,疫情过后再结婚。”这是一对情侣在走向疫情防控战场时作出的坚定选择……
她们被亲切地称为逆行者、倾听者、守护者,医学观察、医疗服务、采集核酸样本、进行心理疏导……24小时值守、全过程包保,用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;面对看不见、摸不着的病毒,消杀组工作人员背着40多斤智能喷洒设备,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,对隔离点公共区域、日常垃圾进行全方位、无死角消杀,守住全区域不发生感染的防线;物资保障组成员戴着口罩、面屏、护目镜,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,为转运隔离人员送物资、采核酸,每天扛着沉重的物资,一步一个台阶、一程一身汗水,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崔文只有20岁……
“多热烈的白羊,多善良多抽象,多完美的她呀,心好空荡,都快要失去形状……”
心理疏导微信群里,一名转运隔离人员写给靖宇县中医院白衣天使的这首歌,生动见证了全体工作队员和转运隔离人员携手大爱、静待花开的难忘历程。
“朋友们,对于你们这是一段一生难忘的经历,姐姐希望你们健康快乐成长,热爱我们的国家,热爱美好的生活……”
心与心的交流,扬起了生命的风帆;爱与爱的奉献,架起了七彩的虹桥。再拍一张和长白山的合影,再喝一口甘甜的温泉水,再发一条给白山亲人们的留言……松江河和松花江好像一对姊妹花,长白山与龙潭山更像一对亲兄弟,陪伴着一批又一批转运隔离人员踏上回家的征程。
(责任编辑:靖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)
初审: 复审: 终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