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宇县唱响扶贫“巩固、拓展、提升”三部曲
2017年,靖宇县要确保完成10145名贫困人口脱贫、55个贫困村退出以及通过省内脱贫摘帽验收三大目标任务。面对面对新形势、新挑战,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脱贫攻坚“一号工程”意识,加快发展壮大扶贫产业规模,全力唱好“巩固、拓展、提升”三部曲,即,努力巩固好已形成的扶贫产业发展基础,积极拓展新的扶贫产业和产业覆盖面,不断提升扶贫产业发展层次和空间。具体工作中,将在四个方面形成突破。
一是发展壮大“老农夫”品牌,引领特产业实现突破。
去年初,省电视台通过包扶龙泉镇大北山村脱贫,注册了“老农夫”商标,发展山野菜加工、人参猪养殖等项目,当年投产、当年见效。吉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燕子为“老农夫”品牌代言,吉林电视台免费为“老农夫”产品滚动播出广告,“老农夫”品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。截至目前,山野菜项目收入12.5万元,带动贫困户80户,户均增收1560元;养猪项目收入11.7 万元,带动贫困户18户,户均增收6500元;村集体增收2万元。目前来看,““老农夫”品牌已具备了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著名商标的前提和基础。今年,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“带料加工”“委托加工”的方式迅速扩大生产规模,建设覆盖全县的“长白山老农夫电子商务中心”,全力打造“线上”“线下”两个销售平台,通过“老农夫”品牌把靖宇的农特产品推向全国、走进千家万户,乃至踏出国门走向世界。
二是发展壮大“大鹅养殖”项目,引领养殖业实现突破。
去年,靖宇镇和景山镇与万泷牧业公司合作,投资1500万元(扶贫资金1000万元)实施了霍尔多巴吉种鹅养殖项目,养殖大鹅7.6万只,每周期14个半月。每个周期分红260万元,带动靖宇镇945户1151名和景山镇889户1662名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分别增收1130元和780元。目前,万泷牧业已为贫困户分红80万元。该项目见效快,收益高、群众普遍认可。今年,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霍尔多巴吉种鹅养殖项目,在去年2个养殖基地的基础上,力争再建2-3个基地,养鹅力争达到40万只,并探索精深加工,拉长产业链条,实现全域发展、全域带动、全域兜底保障。
三是大力发展“乡村旅游”,引领观光业实现突破。
前不久,国家发布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,靖宇县有25个村入选。乡村是旅游资源富集地,更是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,务必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高度重视。一要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。坚持高点起步、规划先行。按照“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,功能完善”的思路,充分体现科学性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,精心编制好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和重点村规划。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,着力打造沿山、沿河、沿路、沿江等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(区),整村整镇、成带成片、全景全域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。二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快推进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到干线公路的连接线、旅游路建设,改善重点景点景区的交通条件。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和以改厨、改厕、改房、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“三改一整”工程,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。三要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。要以农家乐、渔家乐、牧家乐、休闲农庄等为主题,着力打造“靖宇人家”乡村度假品牌,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、美丽乡村、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,策划一批采摘、垂钓、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,大力开发徒步健身、乡村体育休闲运动,培育发展冰雪娱乐、自驾营地、乡村民宿等新业态,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。四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。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推介“靖宇人家”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,引导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挖掘当地乡土文化、民俗风情,举办农事节庆游、山水美景游、农家乐厨艺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,发展壮大靖宇乡村旅游产业。2017年,全县各类农家乐、休闲农业观光园要发展到20家,带动从业人员500人,年接待人数突破7万人次,实现收入700万元。
四是大力发展“朝阳产业”,引领光伏扶贫实现突破。
去年,国家能源局、扶贫办批复全国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,靖宇县获批16.3MW(兆瓦)建设规模指标,并按照国家要求于去年12月底前完成合作公司注册及项目备案。16.3MW的光伏扶贫项目可帮扶166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,持续20年受益。去年,全省已建成村级电站271座、大型集中电站7座,覆盖贫困户2.8万户。目前光伏项目还没有落地,应该说在全省发展相对滞后,必须加快推进,迎头赶上。通过摸底统计,全县各村屯空闲地共约400亩,可发展村级电站。同时,在村民屋顶承重结构满足安装的条件下,可大力发展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。按照省能源局要求,要务必在3月20日前提报3年光伏扶贫行动计划,确保4月份开工建设,6月30日并网发电。要建立光伏扶贫工程监管机制,研究制定光伏扶贫工程管理办法,对光伏扶贫工程招标建设、竣工验收、运营维护等全过程进行指导、监管和服务,保障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,切实发挥最大效益。
2017年,靖宇把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,坚持“缺什么、补什么,差什么、建什么”,集中力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,重点消灭农村无产业无项目无保障贫困户、消灭农村危房、消灭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贫困村破损道路。努力完成发展新经济、培育新农民、建设新村镇、建立新秩序的“四新”目标。
(责任编辑:)
初审: 复审: 终审: